当前位置:华天旭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 >

广州首个国家级村落保护规划公布 禁新建工业企业

日期:2017-10-17 / 人气:

  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的番禺大岭村,是广州第一个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村,仍保有特色鲜明的岭南水乡自然风光。如数百年前用蚝壳建起的祠堂,古街、巷门、石桥、文塔,一步一景,皆经典之作。近日,广州公布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番禺区大岭村保护规划》(下称《规划》),这意味着古村保护有了“护身符”。

  ◎概况◎

  主要为明、清、民国建筑 有19处不可移动文物

  大岭村位于番禺区石楼镇西北面,原名菩山村,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,因出了1个探花、34个进士、53个举人和100多个九品以上的官员而闻名。

  该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西北部,东邻莲花山,西接岳溪村,北为广阔的丘陵地区和村镇。据了解,本次规划研究范围为大岭村行政范围,面积357.36公顷。规划范围为大岭村中约、西约建成范围,面积为19.32公顷。保护范围内人口总量约2000人,人口密度约156人/公顷。

  现在的大岭村仍有特色鲜明的岭南水乡自然风光,可谓背山面水,还有大岭涌、蛎江涌水脉环绕,菩山北侧还有广阔田园凸显岭南鱼米之乡风光。大岭村还有形制完整的历史村落格局,以龙津街、升平街为主线的鱼骨状街巷格局完整,并与蛎江涌水脉相连,形成“蛎江涌头,半月古村”的传统历史格局。

  《规划》要求,全面保护和恢复作为大岭村背景的整体自然环境,包括周边必要的山林、河道、田园等要素;保护大岭村具有的历史、艺术、科学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价值及非物质遗产。坚持不可移动文物、历史建筑、传统风貌建筑、历史文化名村的原真性,不搞假古董,对任何传统特色风貌建筑的修缮、整治行为应遵从可读、可逆的原则。

  村落中主要为明、清、民国三个时期的建筑,多处运用灰塑、砖雕、石雕等传统工艺,建筑精美朴素,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。大岭村范围内共有19处不可移动文物,其中市级文保2处——龙津桥、大魁阁塔,区级文保2处、登记保护7处。

  ◎保护◎

  核心保护区内 不得擅自新建、扩建、取消道路

  在保护策略方面,整个村落将划为三大类型,分布针对不同的保护策略。《规划》设立了6.29公顷的核心保护范围,是大岭村传统历史风貌的集中展现地段,占村规划总面积约1/3;还有13.03公顷的建设控制地带,确保大岭村历史风貌和特色完整性。

  对于总面积为6.29公顷、能集中展现大岭村历史传统风貌的片区,保护策略是该范围内的建筑和构筑物均按现状进行控制,新建的必要设施,风格要和历史风貌一致,限高在12米以内,而且不得擅自新建、扩建、取消道路,以免破坏龙骨状的道路格局和景观特征。

  核心保护区内,目前古街巷格局完整,文物、推荐历史建筑众多,规划要求,除确需建造的建筑附属设施外,该区域不得进行新建、扩建活动;不得擅自新建、扩建、取消道路,应保持鱼骨状的道路格局与景观特征。

  在建设控制地带,建筑鼓励传承和创新根植于当地传统和特色的岭南建筑风格,鼓励使用当地特色材料和传统工艺,并应在规划和建设部门指导下进行。

  走在大岭村街巷内,仍然能找到不少蚝壳屋建筑,这就是具有当地特色材料建成的。专家表示,珠三角出海口周边的渔村和农村,过去养蚝成风,蚝壳资源丰富,蚝壳既可以烧制亮灰做砌砖瓦的粘结材料,又可以做砌墙的砌体材料,是古代生态建筑的见证。

  ◎改善◎

  改善村民居住环境

  采用“最低干预” 可持续发展模式

  《规划》的出台让大岭村有了“护身符”,那对村民来说有何保障呢?会不会对村民的生活带来影响?记者发现,《规划》同时提出,在保护大岭村历史风貌的同时改善乡村生活环境,建设美丽乡村,实现生态环境宜居、基础设施完善、公共服务到位、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。

  《规划》明确传统风貌建筑应在不改变外观风貌的前提下,进行维护、修缮、整治,改善内部设施,保持和修缮外观风貌特征,特别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细部构件或装饰物,其内部允许进行改善和更新,以改善居住、使用条件,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。

  虽然在保护区内,限制机动车进入内街、内巷,但允许小型机动车进入沿大岭涌的菩玉路。对于村民来说,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。同时,区域内合理进行“抽疏补绿”,提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,不过《规划》要求,新设置的街道小品(标志、果皮箱等)应具有地方特色,与保护区传统风貌协调一致。

  《规划》将对居民生活服务配套设施进行完善,并根据旅游发展需要适当配套旅游服务设施。同时,改造文塔街现有集市及建筑,形成商业设施点,兼顾旅游和商业服务。规划整治龙津桥北侧和柳源堂东侧的饮食店及桥头公园,拆除现有窝棚和违章搭建,合理布局餐饮、商店、休憩等服务设施,服务本地居民。

编辑:天旭